正反合
高三(3)班明昱
有人愛讀書,說讀書可開闊眼界,增長見識,有人卻說讀書會變成書呆子,還會傷害視力♗;
有人愛品茗,說茶香清郁,沁人心脾。有助身心,有人卻說🤙🏿,茶葉苦澀難喝,還易生茶垢;
有人愛花花草草🧒🏼,說花草頤養性情⛽️,生活有樂趣♊️,有人卻說,玩花弄草👨🏿⚕️,玩物喪誌。
……
世間萬物萬事,皆是相對的,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,有時禍中福來,福中禍到⏺🚣🏿♀️,如一場大雨,如果下在菲律賓那卯市🥊,則戶外作業無法進行🏏,人民的財產也會受到破壞;但若這場雨下在德國科隆,不僅沒有災難,還會促進當地的消費🧕🏻。
同樣的一件事,有好的一面,自然也會有壞的一面,世界就因有對立面才會平衡,人生也是如此🦴。
南唐後主李煜,一個落魄的皇帝🐲,最終在一個清冷的小園中度過余生🧗♂️👩🏽💼。但同時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詞人🕧。一人難飾多角,況且是反差如此大的兩個角色,皇帝🪪,詞人。
也許現在人們更願意說他是個詞人🚶🏻♀️👌🏻,因為不管是“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”,還是“見時容易別時難🤟🏻,一晌貪歡”都是流傳至今的名句🧑🦽➡️。大概是人們認為他身世坎坷卻有才氣,大家同情他,才更願意說他是詞人。
但我不得不說,許多至今流傳的詞,多是出自於他面臨亡國的時候寫的🧃,若沒有亡國這一災難,也許他只能寫寫華麗的宮廷生活,也就沒有流傳下來的價值了。亡國是他的人生災難,卻讓升華了他詞的境界,鑄就了一代詞人🗝。
小到個人🦸🏼♀️,大到國家,同樣事情也有兩面性。
讓我們記憶尤深的汶川地震,多少人死亡🧗🏻,多少人傷病🏋️♀️,多少人家庭破碎,但因國家及時搶救,讓世界但到了中國的實例👕,由此提升了國家地位🚵🏽🧦,這也算是有得有失吧🫅🏿。
事情不管是得是失🧑🧒🧒,是禍事福,總是在好與壞兩面平衡的。正反加起來,才是事物不斷循環,運動的根本👨🏽💼。
正與反,合出一個多樣多元的精彩世界。
掌聲
高一(2)班張佳賢
秋日的午後🚪,我獨自一人出了門。路上有陣陣涼風🛠,天,漸漸冷了🧏🏼♀️。
我信步來到公園,散步的人好像也比往常少了👡。卻,聽到了聲聲二胡音🛐。
我循著聲音而去🐯,在一棵桂花樹下🧘♂️🏣,坐著一個老人➞,老白的頭發說出了他的年齡。他專註的拉著二胡🤘🏼🚣🏻♀️,我不禁駐足。
他拉的是《二泉映月》,我聽過👴🏼,是首極悲涼的曲子。我細細聽著,他拉得雖有些許不順暢,有些音與不是特別準。但是🪱🤲,他認真投入的表情卻吸引了我。二胡淒淒的音色🧎🏻♀️➡️,還有他臉上深深的溝壑讓我開始想象他早年是否歷經過種種艱難,讓他看上去飽經風霜。那張滄桑的臉和他隨音樂的晃動還有不大順暢的的琴聲🏖,在這一刻🧑🏿🦳,在這個秋日微涼的下午,卻是那麽的和諧。
一曲拉完,我不禁為老人輕輕地鼓掌,聽到掌聲,老人才抬頭看到了我💂🏿♂️。他之前也許是很用心,所以都沒發現我😌。“小妹妹,你喜歡聽二胡?我拉的不太好聽吧🚴♂️。”“爺爺🤘🏻,你拉的很好🏀。”看到了老人臉上些許無奈的笑🧞♀️,我連忙回答👩❤️💋👨。“哎……要是我家小孫子也像你一樣喜歡就好咯。可惜啊……哎……”說完,老人起身拎著椅子🤦🏼,背著琴🤵🏽♂️,和我道了別,就轉身走了❌。
我看著老人遠去的背影🎥,想👨🏽🦰,也許是他拉的二胡不被家裏人所欣賞吧👱🏽♀️。想想老人也許操勞了大半輩子讓兒孫生活幸福,到了晚年才有的這麽一個愛好,卻沒人欣賞才一個人在淒冷的秋日到公園裏練習,我不免有些感傷🦸🏿♀️,想著每一個人不僅僅擁有自信就夠🛌🏽,還需要別人的肯定,才能堅持一個夢想,一個目標,一個愛好。我們不單為自己鼓掌給自己信心,也看看身邊的人,想想他人的感受🤦🏽💂🏿,發信他們的努力,他們的用心,他們的才能。試著為別人鼓掌,不光是給別人鼓勵,也是給他人一點溫暖一點關懷。
每一個人的心中有給自己的掌聲,我們也在什麽時候給身邊的人一點掌聲?讓他們也知道我們對他們的肯定🙍🏻,也溫暖他們的心🤵🏼♀️。